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八路军研究会冀热察分会走进内蒙古科技大学讲

来源:继续教育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革命后代走进内蒙古科技大学讲红色故事 八路军研究会冀热察分会走进内蒙古科技大学讲红色故事 红色延安网讯 :9月15日八路军研究会冀热察分会组织20多名革命后代走进内蒙古科技大

革命后代走进内蒙古科技大学讲红色故事

八路军研究会冀热察分会走进内蒙古科技大学讲红色故事

红色延安网讯:9月15日八路军研究会冀热察分会组织20多名革命后代走进内蒙古科技大学,让革命后代给师生讲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校方领导介绍内蒙古科技大学

八路军研究会冀热察分会相关成员与校方领导交流座谈

活动前,党委副书记、校长任慧平与八路军研究会冀热察分会的成员举行了见面会。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杨家庆主持此次革命故事会讲座 。

八路军研究会副秘书长、八路军研究会冀热察分会会长高佩璞讲红色故事

八路军研究会冀热察分会副会长宋百一讲大青山革命故事

毛泽东后代曹志卫讲祖辈的革命故事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之孙李建生讲共产党早期的革命故事

大青山骑兵支队政治部主任张达志之女张源讲述了父亲在大青山抗日根据地游击战的艰苦岁月

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孙女叶莲讲叶挺将军的革命故事

走进内蒙古科技大学给师生们讲红色故事的有八路军研究会副秘书长、八路军研究会冀热察分会会长高佩璞,八路军研究会冀热察分会副会长宋百一,毛泽东主席后代曹志卫,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之孙李建生,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孙女叶莲,大青山骑兵支队政治部主任张达志之女张源;出席此次报告会的还有开国大将黄克诚之子黄煦,开国中将姚喆之子姚普光,乌兰夫副主席孙女乌兰辽娜,开国大将肖劲光之孙肖林华、八路军宋时轮支队政治指导员高克恭之子高佩瑶等革命后代。

讲红色故事现场

八路军研究 会冀热察分会于2020年1月2日积极组织一百多名革命后代发起“追根溯源,讲实中国好故事”与“压舱石故事汇”两个大型红色工程,让革命后代走进革命老区,重温红色历史,追寻革命先辈足迹;让革命后代走进校园,讲述革命故事,积极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讲红色故事现场

现在应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继承红色传统、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性,要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青年一代应该把个人奋斗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当中,这才是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希望红色教育通过充分挖掘和开发红色资源,搭建红色教育大课堂,可以让青少年对历史事件、革命人物、革命精神不断进行触及思想、深入灵魂的反思与感悟,实现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蜕变,不断增强推动红色教育发展,积极贯彻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

革命后代与内蒙古科技大学师生合影

内蒙古科技大学坐落在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美丽的草原钢城--包头, 是内蒙古自治区一流学科建设高 校,入选国家 “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 “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 ”、“ 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以冶金、矿业、煤炭、稀土为特色,以工为主,工、理、文、管、经、法、艺术、教育等学科协调发展,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高职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为一体的多科性大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大学生乌兰牧骑合影

来源:红色延安网

责编:常世民

文章来源:《继续教育研究》 网址: http://www.jxjyyj.cn/zonghexinwen/2020/1004/735.html



上一篇:中山大学南方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顺利通过广
下一篇:教育部将统筹考虑是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设置副

继续教育研究投稿 | 继续教育研究编辑部| 继续教育研究版面费 | 继续教育研究论文发表 | 继续教育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继续教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