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继续教育研究》栏目设[05/29]
- · 《继续教育研究》数据库[05/29]
- · 《继续教育研究》收稿方[05/29]
- · 《继续教育研究》投稿方[05/29]
- · 《继续教育研究》征稿要[05/29]
- · 《继续教育研究》刊物宗[05/29]
“一带一路”史地政综合实践课题研究系列报道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我校召开“一带一路”史地政综合实践课程开发中期研究会议 “一带一路”这一国家顶层设计反映了中国正以更加有担当的态度和行动参与到国际大舞台中,进一步将政治互信、地缘毗
我校召开“一带一路”史地政综合实践课程开发中期研究会议
“一带一路”这一国家顶层设计反映了中国正以更加有担当的态度和行动参与到国际大舞台中,进一步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等优势转化为合作共赢,中国进一步务实地走向文明的开放。
5月19日下午,在学校大力支持下,根据计划,国家级课题“一带一路”史地政综合实践课程开发中期研究会议在桂坛校区吕振万大楼一楼会议室举行,史地政各科安排了项目组主要成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卢灵老师主持。
会议共分三个议程。首先,卢老师详细解读了“一带一路”史地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项目组安排的任务,部署项目组主要成员整理基本观点,完善阶段性工作成果,准备在并择时北京、泉州及天水的三地七校中进行交流。其次,卢老师对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做了总结,肯定项目组成员能紧抓“概念与问题”为研究两端并持续追问,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并尝试有效解决。她指出,课程开发中期不仅要继续深入研究理论,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进,总结行之有效的课程开发与实践经验。为此,卢灵老师建议初高中先行课堂试验探究,各开设一节“一带一路”史地政综合实践课,以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最后,卢老师就如何开设“一带一路”史地政综合实践课,细分了任务板块、明确了具体负责人及时间节点,以保障综合实践课的开设能有效落实。
根据卢灵老师的研究建议,6月4日下午第三节,地理组李杰老师借助校本课程《看电影学地理-一带一路(共同命运)》于城东校区地理教室开设了一节“一带一路”史地政高中综合实践课”(历史和政治学科的实践课正依照计划准备中)。本堂课首先观看视频《一带一路--共同命运》,并依托北京教育学院季萍教授提出的“问题与概念”为两端的指导思想,勾勒中央提出“一带一路”伟大构想的背景,结合视频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出“一带一路”的概念,通过激烈的分析与讨论,师生们强烈地意识到,为缩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需加强资金、技术、工业化、基础设施、能源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优势互补,以实现共同发展,互利共赢。
结合卢灵老师关于开设的“一带一路”史地政综合实践课的建议,初中课题组成员群策群力,在史地政叶壮丽老师、卢灵老师和高佩雅老师三位教研组长的直接指导下,决定试行开设一节跨学科无边界学习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高度契合季苹教授关于“一带一路史地政综合实践课”模式创新要求:史地政三科老师共同设计课程,同进课堂指导学生,共同开展无边界学习。为开好这节课,李凡、陈禾谷和黄小平三位老师,对如何开设本节课进行了多次讨论,协调意见。从主题的选择、问题和概念的提出、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的制作再到学生的组织、课前的学习、场地的安排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经过细致具体的安排,6月10日上午,“一带一路史地政初中综合实践课”在城东校区地理教室如期举行。史地政三科老师首次同进课堂,开设跨学科无边界学习课,三位老师分别以《一带一路上的郭姓和丁姓》、《一带一路中的泉州姓氏变迁》和《一带一路背景下研究陈埭丁氏》为题进行探究。
初中部历史组李凡老师从“一带一路”不断追问,引出闽南一些乡村或街巷出现的门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对前来上课的学生进行姓氏调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最后选取郭姓和丁姓,从历史角度,分析了其来源与变迁。
初中部地理组陈禾谷老师从一带一路中的泉州姓氏变迁中的丁姓着手,从人口的迁移讲到姓氏的变迁,以民族与宗教发问,提出地理视角的问题,即为什么古代会有大量阿拉伯人到泉州?选择何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到来的季节等问题,让学生体会“一带一路”的历史变迁及重续辉煌。
初中部政治组黄小平老师则从姓氏所包含的的文化展开追问:丁氏的伊斯兰文化与中华文化是否存在冲突?通过追问学生了解到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但是不同文化也都有其精华所在,让学生学会尊重不同文化,并做不同文化间的友好使者。此外,小平老师又从丁氏的发展引到哲学的变化与发展、内因与外因,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辩证法的无穷魅力。
文章来源:《继续教育研究》 网址: http://www.jxjyyj.cn/zonghexinwen/2020/0910/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