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亚太经合组织创新、研究与教育科学奖获得者陈

来源:继续教育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8月2日,2020年度亚太经合组织创新、研究与教育科学奖评选结果揭晓,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陈槐因其对湿地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获奖。 亚太经合组织创新、研究与教育

8月2日,2020年度亚太经合组织创新、研究与教育科学奖评选结果揭晓,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陈槐因其对湿地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获奖。

亚太经合组织创新、研究与教育科学奖旨在表彰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研究人员之间学术交流所促进的前沿理念与技术,以及他们为这一地区的贸易与经济增长所作出的贡献,提名者要求是40岁以下的跨国研究科学家。由科技部提名的陈槐研究员脱颖而出,成为今年此奖项的唯一获奖者。

今日,成都日报对陈槐进行了独家专访。

见到陈槐的那一刻,他正在办公桌前用电话沟通工作。蓝色T恤、黑框眼镜以及慢条斯理的说话语气,给人一种文质彬彬的感觉,而谈及数据时一定会打开电脑进行核实的习惯,则体现出他作为一名科学家的严谨。

采访的间隙,记者仔细观察了他的办公室。这间房间风格简朴,屋顶是两盏可见灯管的日光灯,右墙边有3台文件柜,里面装满了资料和他多年来在研究领域所获得的奖项。办公桌非常整洁,有序地摆放着电脑、打印机、台式电话和他正在阅读的几本英文学术资料,以及一幅他海外学生寄来的阿拉斯加湿地照片。

左边墙上挂着装裱好的朋友送他的四个字“慎独主敬”。“这是曾国藩家训之一,原意主要是指修身。我请朋友帮忙写这几个字挂在墙上,则有每天提醒自己的意思。”陈槐说,“慎独”是他提醒自己在独处或在自己带领团队的时候,要更多地关注不同领域,从全局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主敬”则是他提醒自己在研究中要更有包容性,尊重不同的想法,并与不同的声音进行交流碰撞。

谈及此次获得2020年度亚太经合组织创新、研究与教育科学奖,陈槐说,在高兴的同时,他也感受到自己的幸运,“国内在这一领域的优秀研究者不少,能够从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当然是件幸运的事。同时,如果没有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基础研究的重视,我们的研究也很难取得目前的成果。”

【对话】

一、关于获奖

记者:您是在怎样的情形下得知自己获奖的?获奖后您的感受怎样?

陈槐:大约在正式对外公布前两周,我就收到了授奖委员会发来的获奖通知邮件。按照往年的惯例,确认获奖后,将前往主办国颁奖现场。但今年因为疫情,颁奖仪式改为21日晚在网上进行。我应邀作了主题发言。

在我看来,此次获奖和我以往获得的科研奖项有很大不同。因为此次所颁发奖项要求与教育、合作有联系,研究所得成果也需要与其他经济体合作。这也代表我的研究在纯科研领域之外获得了影响力。

记者:今年亚太经合组织创新、研究与教育科学奖的主题是“为了繁荣经济的生物多样性”,请介绍一下您的研究工作与这一主题的关联,此次获奖后,您下一步有怎样的打算?

陈槐: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湿地、特别是泥炭地碳循环等领域,本质是研究大自然对人类的贡献。人类从打猎、采集发展到农业文明乃至现在的工业文明,都与大自然有很密切的关系。目前,全球的湿地面积达1210万平方公里,关系到35亿人的粮食安全、2.6亿人的工作岗位。因此,湿地生态系统在减缓气候变化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有很密切的联系。

目前,我关注的一个领域是水稻田。传统水稻田种植需要大量的水,加上使用有机肥,往往会产生大量的甲烷。如今很多水稻田的种植已经改为使用化肥,但城市化的发展也给很多田地带来功能性缺水的问题。因此,我目前研究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在节水的条件下,减少水稻田的甲烷排放,并稳定水稻田的产量。另外,我希望自己的研究能立足青藏高原,解答全球泥炭地和湿地问题,评估湿地究竟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和影响。

二、关于研究工作

记者:您是大邑人,本科获得环境工程专业学士学位和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后来在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获得植物学博士学位,您是从什么时候确定从事今天的研究工作的呢?在您的成长过程中,是怎样的契机让您选择了今天的研究领域?

陈槐:我生长在大邑乡村,从小就对自然、生物很感兴趣,经常和朋友一起采集标本,把树叶做成书签。大学选择学习环境工程专业,也是看到里面有“环境”两个字。做大学毕业论文时,我的指导老师正好是研究生态学方向的,我们一起研究了三峡消落带湿地水植物的多样性。这个过程让我认识到自己还是更喜欢生态学研究,所以硕士就报考了生态学。后来在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攻读植物生态学方向,继续研究湿地的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

文章来源:《继续教育研究》 网址: http://www.jxjyyj.cn/zonghexinwen/2020/0907/617.html



上一篇:天津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网_社会工作的研究考试
下一篇:爆破工程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心得体会3篇汇总.do

继续教育研究投稿 | 继续教育研究编辑部| 继续教育研究版面费 | 继续教育研究论文发表 | 继续教育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继续教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