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人工智能如何助力未来教育?四位院士共绘新蓝

来源:继续教育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人民网北京8月24日电(孙竞 沈阳)随着互联网、5G、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组合创新,人类教育迈进“智能时代”的重要当口。探索智能技术如何助力教育公平与人的

人民网北京8月24日电(孙竞 沈阳)随着互联网、5G、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组合创新,人类教育迈进“智能时代”的重要当口。探索智能技术如何助力教育公平与人的个性化成长,既是科技界和教育界肩负的时代使命,也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日至2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2020全球智慧教育大会上,赵沁平、邬贺铨、张军、王耀南四位院士,以各自专业在教育场景中的应用出发,从不同维度共话智慧教育未来,并就相关问题接受了人民网记者的采访。

赵沁平院士:人工智能不应完全取代教师教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沁平表示,作为智慧教育重要的支持技术,虚拟现实VR技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结合其他相关科学技术,致力于生成一个与现实世界在视、听、触觉等方面高度近似的数字化环境,人们可以通过一些设备与数字化环境进行交互,产生亲临现实世界的体验。

“VR有4个特征,即沉浸感、交互性、构想性和智能化,这些特征使VR对现有技术形成了一定的颠覆性,将重塑我们的未来。我个人认为,VR+AI有可能成为终极性的教育技术,将对未来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赵沁平说。

他同时提醒,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只是技术,实现的是教学辅助,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取代教师教学。教育的主体部分“传道、授业、解惑”以及批判、创新思维的培养,核心内容是需要人对人。因此,要加强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应用于教育教学的相关研究,关注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环境对学生身心的影响和对社会的影响。

邬贺铨院士:5G将为教育提供更优质的应用服务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介绍,疫情期间的政企校协同,成功实践了大批云上教学的优秀案例。5G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结合带来的教学内容高度定制化,解决了教育内容缺乏定制化和娱乐内容缺乏系统化的弊病,把各种知识点进行分解,制作成精良的模块并存储于云端。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日益普及和落地,5G将以其显著优势为教育全生命周期提供更优质的应用服务。

邬贺铨表示,5G+教育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5G终端以及AR/VR可穿戴设备成本仍然较高,难以普及;适应并体现5G特点的课件还很少;5G+教育对师资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值得关注的是5G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同时,也要避免青少年过度沉溺于5G娱乐体验。

邬贺铨提出,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转型,对高技术人才的数量与质量都提出更高的要求,新时期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新技术的应用会增加新的就业岗位,但原有的一些岗位会消失或减少,就业发生结构性变 化,需要加强继续教育适应知识更新与人员转岗。

张军院士:“五维教育”将推动新时代教育生产力的变革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张军认为,建设智慧社会,智慧教育的发展不可或缺。我们需要审视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的教育新矛盾,体验智能技术重构的教学新环境和新方式,从智慧社会发展整体视角和框架出发,思考未来教育。

“进入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群智的智慧社会,泛在的教育信息网络、智能化的教育基础设施、普惠的教育公共服务和精细化的教育治理体系,将从三维空间、时间和知识五个维度深度融合,重塑智慧教育生态。”张军说。

张军提到,以智慧、互联为理念,基于智联网技术框架重塑“人机物环”关系,通过“智联教室”建设打通空间、时间、知识之间的壁垒,形成“五维教育”,将推动构建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生产关系,推动新时代教育生产力的变革,释放教育潜能,实现学生和教师“有价值的成长”。

王耀南院士:人工智能为教育变革提供新路径

湖南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耀南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人才培养也是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教育变革提供了新路径,挑战与机遇并存。

王耀南谈到,人工智能赋能教师,将改变教师角色,促进教学模式从知识传授到知识建构的转变,同时缓解贫困地区师资短缺和资源配置不均的问题;人工智能赋能学校,将改变办学形态,拓展学习空间,提高学校的服务水平,形成更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治理,将改变治理方式,促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和资源配置的精准化,加快形成现代化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文章来源:《继续教育研究》 网址: http://www.jxjyyj.cn/zonghexinwen/2020/0827/587.html



上一篇:50年了,他希望以合法身份继续行医
下一篇:麻省理工最新研究:孩子最好的启蒙教育,是聊

继续教育研究投稿 | 继续教育研究编辑部| 继续教育研究版面费 | 继续教育研究论文发表 | 继续教育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继续教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