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继续教育研究》栏目设[05/29]
- · 《继续教育研究》数据库[05/29]
- · 《继续教育研究》收稿方[05/29]
- · 《继续教育研究》投稿方[05/29]
- · 《继续教育研究》征稿要[05/29]
- · 《继续教育研究》刊物宗[05/29]
扬州职业大学:职业教育助力渔村振兴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原标题:扬州职业大学:职业教育助力渔村振兴 近年来,扬州职业大学充分发挥学校专业全、师资强、实验实训设施先进等职教资源优势,注重引导渔村渔民争当乡村振兴的推动者、践
近年来,扬州职业大学充分发挥学校专业全、师资强、实验实训设施先进等职教资源优势,注重引导渔村渔民争当乡村振兴的推动者、践行者,激发他们脱贫致富、建功乡村的热情。
结合“沿湖村新渔民学习苑”“渔乐渔学”省级游学项目与“江苏开放大学社区教育学习苑”等多个教育平台,围绕“渔村转型、渔民增收、渔村振兴”宗旨,通过开展各类教育项目。学校利用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大力促进文创、旅游等新兴产业发展,用知识和教育助力渔村振兴。
---------------
打造乡村转型的“人才引擎”
方巷镇沿湖村地处邵伯湖西岸,是当地一个从事渔业生产的渔业行政村,现有村民420户,人口1620人。在2019年,沿湖村入选了“2019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
扬州职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30余次来到沿湖村实地考察。因为沿湖村地理位置偏僻、行业特殊、土地资源稀缺,当地经济发展受阻,渔民收入不理想。2017年,学院单列农民培育项目——新渔村新渔民振兴计划,组织专家教授,联合14个学院和部门,围绕高素质渔民培育、立足渔村文化、渔村产业、渔村治理、渔村规划、渔村景观、渔村旅游、渔村电商、渔村文创等方面,通过借智引资开启沿湖村高水平发展的壮美征程。
经讨论研究,学校紧紧围绕着提升渔民综合素质,助力渔村经济转型发展,推动渔村物质和精神双富这一宗旨,开展针对性培训。师生们结合当下直播带货的特点,对村民们展开培训。“俏渔娘”黄成娟在专家们指导下,尝试用直播方式介绍渔家特产。
“一对一”讲解培训大受村民好评。从讲解词撰写到讲解要求,专家们耐心地为村民们答疑解惑。近一个月“陪伴接待讲解”,“俏渔娘”倪传雪熟练地掌握了“渔文化博览园”的讲解要领。
自“沿湖村新渔民培训项目”开展以来,教师团队针对沿湖村全体退渔上岸后亟需转型的渔民,致力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服务渔村经济转型发展。两年以来,学校已成功举办各类培训班30余期,培训人数达近2500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9680万元,带动就业1267个。
扎根传统文化,推动文化繁荣
近年来,学校对培养当地文化氛围也相当重视。来自教务处徐开金教授、人文学院郑群教授、旅游学院任孝珍副教授等多次在当地开设专题讲座。其中,郑群教授的专题讲座“国学小故事与文明有礼”倍受好评,她从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出发,给20多名渔家小学生讲述了“扬州市文明有礼二十四条”的内容,把文明礼仪教育活动落脚于“读书、学礼”之上,引导学生“知礼”“守礼”“行礼”。
学校在帮助渔民富“口袋”同时,也不忘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学校在沿湖村设立了服务村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基地——“学习苑”及“最美渔村游学基地”。通过讲座、文化沙龙、职业培训等,学习基地也已成为村民们口中的“知识充电站”“技能培训所”。
为促进当地村民素质提升和“退养还湖”打造最美乡村战略的实施,学校党委书记周胜说,项目团队深挖地方特色资源“渔文化”,从鱼技、渔歌、鱼祭、鱼饮、渔俗等多个方面收集整理渔村传统特色文化,通过围绕“渔文化”办教育,大大增强了渔家文化自信。
设立渔家学堂、组织渔民传承渔家面食、编排演唱“打渔令”等非遗活动……学校的“输智扶贫”,让沿湖村渔民不仅“强了大脑”,更是“鼓了口袋”。学校教授专家团精准施策,引导沿湖村改善湖泊生态、保护自然湿地、完善基础设施,抢抓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机遇,推动农旅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从“卖鱼虾”到“卖体验”的转变,村民们品尝到了乡村振兴的甜头,沿湖村成为学校培育农民的示范基地,也成为校村携手实践乡村振兴的典范,学校的贴心服务获村民一致赞誉。
“实践+再教育”助力最美渔村建设
2019年7月7日,12名志愿者来到沿湖村,开始了服务乡村振兴留守儿童、助力渔民技能提升的“留夏沿湖村”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经过10多天资料收集、实地走访,他们通过地图制作和演讲汇报来展示走访的成果。期间,他们深入了解路名、地名的来历,感受乡村振兴带来的变化,为乡村振兴提出建议。
学校还多次举办培训讲座及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进校学、外出看、实地走、现场问、长期跟等方式组织该村“渔后代”以“渔家学堂”为依托,重拾“沿湖渔民习俗”。学生们自选主题并制作道具,并表演,帮助“渔后代”内化邵伯湖渔业起源与演变历史。
文章来源:《继续教育研究》 网址: http://www.jxjyyj.cn/zonghexinwen/2020/0807/504.html
继续教育研究投稿 | 继续教育研究编辑部| 继续教育研究版面费 | 继续教育研究论文发表 | 继续教育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继续教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