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继续教育研究》栏目设[05/29]
- · 《继续教育研究》数据库[05/29]
- · 《继续教育研究》收稿方[05/29]
- · 《继续教育研究》投稿方[05/29]
- · 《继续教育研究》征稿要[05/29]
- · 《继续教育研究》刊物宗[05/29]
中国教育的“线上迁徙”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叶雨婷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中国教育被迫转为线上,开始了一次“史无前例、世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实战演练。数十万所学校、2.8亿学生、1700万教师走上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叶雨婷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中国教育被迫转为线上,开始了一次“史无前例、世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实战演练。数十万所学校、2.8亿学生、1700万教师走上一条他们完全没有走过的路——暂时完全脱离现实课堂的在线教学之路,这也是中国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线上大迁徙。
在这场“迁徙”中,疫情的倒逼引发了强烈的马斯洛效应,原本不得已而为之的在线教学进入人们的视野。在新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家长、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着深刻而不可逆的变化,需要重新去定义。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一场阵地战正在打响
农历除夕的前一天,武汉宣布封城。2月6日,为保障全国高校在线教学的网络畅通,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连夜向全体用户发出了一封信,宣布进入战时保障状态,并向接入高校承诺:疫情期间根据学校需要升级带宽。截至今年6月,CERNET已经为近500所高校升级带宽超过200G。
然而,虽然当前我国行政村的光纤和4G的覆盖率都已超过了98%,农村及偏远地区学校网络接入条件不断改善,但盲点依然存在。没有互联网基础设施,在线教学就是空中楼阁。
2月17日,是家住西藏昌都市、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一女生斯朗巴珍线上开学第一天,然而,她住的卡若区埃西乡岗村海拔3400余米,这里四周雪山环绕,山下网络信号较差,零度以下的山顶成了她上网课的临时教室。在这里,她往往一待就是4个小时。在学校和中国青年报等媒体的联动下,中国移动西藏公司昌都分公司很快派出多名网络建设人员,紧急调运基站设备和光缆运至施工现场,连夜开工迅速建成一座新基站。
如果说通信网络是这次实战中寸土必争的阵地,那么教学平台就是先进趁手的武器。
在疫情期间,钉钉、雨课堂、学习通、腾讯会议等师生耳熟能详的在线平台都得到爆发式的增长。其中,雨课堂用户增长了2600万,月均活跃人数超过3000万,覆盖超过6000个院校机构;学习通疫情期间新增用户1800万,活跃人数1350万,覆盖4000多所学校;而钉钉用户截至3月31日已经突破3亿。疫情期间,钉钉支持了全国14万所学校、300万个班级、1.3亿学生在线上课。
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秘书长汪潇潇认为,在线教学平台用户的快速增长是挑战也是机遇,这会带来这些平台持续扩容,并根据实际情况特别是在线教学情况的需求实现功能的快速迭代,持续创新。
此外,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在线教学实战中源源不断的弹药。然而,虽然有大量的在线课程对线上复课进行了有效支撑,但线上教学对实操类课程是一个巨大挑战。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两年前有感于实训场地等的匮乏,利用VR技术自主研发建设了虚拟实训室,搭建了混合式理实一体化教学环境。不少高校、职校也表示,要加强对虚拟仿真实验、实训课程项目和资源的开发。
在线教,是重构而不是“搬家”
在疫情当中,并非所有教师都能游刃有余的上网课,甚至很多老师连最基本的在线教学技能都不掌握。
根据清华大学今年2月初的一个摸底统计,在2600位教师中不到20%的教师能熟练掌握基本在线教学技能,教师普遍对于是否能够开展高质量在线教学存在较强的焦虑感。清华大学为此组建了覆盖几乎所有学科,有着丰富网络教学经验的15名教师组成的临时专家组,负责给全校教师进修辅导。
不但学校在行动,很多有在线教学经验的教师也打破学段的界限,通过信息化手段将自己的宝贵经验迅速通达其他教师,客观上形成了教师互助的圈层。
上海交通大学慕课负责人余建波是国内最早接触慕课的那批教师之一。几年前,他做了一个公众号,经常分享自己在线学习的经验。春节过后,他的后台粉丝数在20天之内就增长了3万多,文章平均阅读量急速增长。2月10日,他发在公众号上的《如何快速制作视频课件(PPT、WPS、Keynote)》的文章,阅读量达到10万+。
除了公众号,节后他还就“如何结合平台开展线上混合式教学”等问题做专题在线直播,以帮助全国教师为“停课不停教”做好准备。余建波觉得,直播课不等于传统课堂的搬家,它需要重新设计课程,让学生在直播中能够与老师互动。在线课堂也不等于课件和作业的工具箱,在线课程平台不仅要分享教学内容还需要老师在上面组织有效的教学。
武汉市金银湖中学的化学老师朱峰有自己的看法。朱老师认为,要成功开展在线教学活动,在线教学中老师要逐步适应从面对学生到面对屏幕的转变,这对调动课堂气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教师的语言要贴合学生思维方式,贴合实际生活、学生兴趣等;教师的语言需要风趣。同时,教师需要采取劳逸结合的方式教学,合理压缩教学单元的时间。
文章来源:《继续教育研究》 网址: http://www.jxjyyj.cn/zonghexinwen/2020/0728/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