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继续教育研究》栏目设[05/29]
- · 《继续教育研究》数据库[05/29]
- · 《继续教育研究》收稿方[05/29]
- · 《继续教育研究》投稿方[05/29]
- · 《继续教育研究》征稿要[05/29]
- · 《继续教育研究》刊物宗[05/29]
浅析当前艺术设计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一、艺术设计类的就业现状 据调查,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需要相当多的创意人才,尤其多媒体设计人才缺口竟高达8万多名。香港商报2012年2月14日据百伯数据研究中心预计,全中国大陆云
一、艺术设计类的就业现状
据调查,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需要相当多的创意人才,尤其多媒体设计人才缺口竟高达8万多名。香港商报2012年2月14日据百伯数据研究中心预计,全中国大陆云计算人才缺口将达百万名。
但是另一方面,“找工作难”很多人都知道,毕业学生就像潮水一样拥挤在招聘交流会上。
跪求工作的画面。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难道是每年高校招生名额不足?本专业报考计划不足?答案,不是。
据不完全估计,目前全国1683所普通高校80%以上设立了艺术类专业,2005年达到163,266人,到现在为止每年近百万人的招生量。用人单位缺口大,学生找工作难,高校每年招生并没减少。这不得不让我们去思考----这到底是为什么?答案是,教育肯定出了问题。教育出了什么问题呢?怎样解决当前问题呢?本文将对其问题、原因作了一系列的阐述,并得出艺术设计专业继续教育势在必行的结论。
二、艺术设计继续教育的背景
1.艺术设计继续教育的概念
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早在10年前很多高校都有继续教育学院,大多数是全日制的,且为高等学历教育。本文谈的艺术设计继续教育是更广泛的一种艺术设计教育模式。包括高等学历教育、非学历短期培训或进修的形式,学生可以全日制脱产学习,可以是在职学习,也可以在校同时补修其他的形式都为艺术设计继续教育范畴。艺术设计继续教育是指针对社会所有成员的一种开放性、扩展性的艺术设计教育。包括已经脱离正规艺术设计教育或本身就为该专业,已参加工作、、在校学生,负有成人责任的人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艺术设计追加教育,也涵盖未接受正规艺术设计教育,通过兴趣、职业引导的受教育形式。
2.艺术设计继续教育的特征
一是艺术设计继续教育的对象的范围广。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分年龄、行业,都需继续教育。
二是艺术设计继续教育的具有前沿性和综合性特征。随着社会的需要和技术的不断更新,继续教育提供紧跟新技术革命形势的教学内容,具有时代特征、前瞻性的知识结构和层次结构,是本学科领域发展的前沿问题或热点问题。同时,也是也具市场导向性。
三是艺术设计继续教育形式多样化和手段现代化。由于科学技术的巨大冲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继续教育方式出现了多样化趋势。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学生不必每日都到课堂,教与学可以分离,不设学习集体;教育机构会组织通过学习材料和支持服务两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施加影响;利用各种技术媒体联系师生并承载课程内容;提供双向通信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有更丰富的教学资源供受教育者选用。
四是艺术设计继续教育经济效益高,见效快。由于继续教育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强,因此,通过此教育培养的劳动力在数量、质量和结构方面都有更大优势,能够直接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劳动,实现生产力的快速转换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艺术设计继续教育的产生
根据艺术设计教育的特征,对其的产生大致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体制内学院派教育固有的模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二是业余爱好者对艺术设计的追求。
1.大学固有的教育方式促使艺术设计专业需要继续教育
在前面本文提到,一方面单位紧缺创意人才。本人抽样调查对重庆地区其人才网做过调查,平均每天艺术设计类需求岗位超过100个;另一方面就业每年超过百万人的失业,甚至有人认为大学生的毕业就意味着失业。这不得不让我们探个究竟。艺术设计类专业,本科四年,第一二年主要学习基础造型知识,基本问题并没完全彰显。但到了学习专业课程时,教师还是原来不负责任的态度,专业课程时间一般一周2.5天,但很多老师只上半天或一天,其余时间完成作业,这也罢了,关键是学生完成的作业只有一个分数,很少有老师给学生细致的讲述每张作业的对错、优劣,当然也有不少学生本身也抱有“忽悠”的态度,只要能拿到毕业证就行。学校对教务、教学管理基本没有,这样学校对教学管理的疏忽,老师对学生的“忽悠”,学生对教师的欺骗。如此下去怎能培养拔萃的人才。
文章来源:《继续教育研究》 网址: http://www.jxjyyj.cn/qikandaodu/2021/0617/1171.html
上一篇:借助影视文化影响力提升继续教育发展策略
下一篇:工艺美术行业继续教育之策